康熙六十一年任福建巡抚的黄国材,在鼓山古登山道茶亭附近留下的题刻:
做好人,行好事,读好书,说好话。
1985年,为纪念林则徐诞辰200周年,重建了福州西湖桂斋,林则徐读书处被移于桂斋后面,墙上嵌有篆书石刻“林公则徐读书处”。童年时的我经常在那里玩耍,但那时的我对著名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却是一点都不理解。
“小呀么小儿郎,背起那书包上学堂。”现实中,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欢乐地背起书包上学堂的。因为贫困,因为战争,因为各种原因,还有许多孩子的求知花蕾无法在安静的课堂中绽放。这张拍摄于西门藏天园对面的石雕图片,对于那些每天欢乐地背起书包上学堂的孩子们,不知会有什么启迪?
小时候,听说过一个犹太人的故事。
犹太人的父母在孩子出生时,在书本上滴了蜂蜜让孩子吃,寓意是书本像蜂蜜一样甜蜜。我不知道犹太人喜爱看书,是否与此有关。曾经在网络中看过这个信息:“有人统计过,平均每个犹太人一年要看三百多本书,他们从书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世界公认,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民族。”
优秀的书籍,像一盏明灯,照亮人的心灵,照亮人的道路。
喜爱书,喜欢读书,不为别的,只为自己喜欢。
上面这张图片,是在福州森林公园中秀禾为我拍摄的。
幽静的地方,空气清新,几个石凳子,正在等待着。
期待有缘人,与我共读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