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老猫侠的博客

本博除另有注明外,均为原创

 
 
 

日志

 
 

【原创摄影】二桥亭观赏  

2011-09-21 11:35:00|  分类: 南后街与三坊七巷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原创摄影】二桥亭观赏 - 老猫侠 - 老猫侠的博客

     从福州三坊七巷文儒坊大光里巷尾向西望去,在仓前街与通湖路之间,琼河七古桥之一的二桥亭,就座落在这里。

       二桥亭跨罗城大濠,为东北、西南走向,桥长8.62米,宽3.12米,跨度4.1米。桥上建有遮雨亭,亭面阔三开间,高3.9米,桥面原为木板,始建年代不详。据福州市古建所专家何明介绍:“二桥亭应该是清代留下来的。历史上记载,它是市区少见的木构桥。”

       《鼓楼区志》记载,二桥亭是市区保存至今唯一的有雨盖的木构古桥,它既可给路人避雨歇脚,又可让邻里闲聊聚会。1932年8月,由当地仓前乡经营玉泉酒库的江老板及乡人资助,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维修。1986年6月鼓楼区南街街道办事处又修复一次。1992年二桥亭桥被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1996年6月因桥梁木柱被虫蚀,腐烂不堪,桥亭歪斜,桥板破损,时有倒塌之危险,经乡人陈炳涵、陈镜泉、张孟聚等热心人的牵头,蒙市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和连江县鳌江建筑公程公司经理郑水秀的鼎力资助,以及乡人共同出资,将桥面修建为钢筋水泥桥,桥亭全面翻新。

 

【原创摄影】二桥亭观赏 - 老猫侠 - 老猫侠的博客 
      站在二桥亭北面观看二桥亭

 

【原创摄影】二桥亭观赏 - 老猫侠 - 老猫侠的博客

       福州日报2010年8月7日发表杨铣的《驿里二桥亭析疑》文章,对二桥亭提出一些疑义,摘录如下:

       笔者对二桥亭的历史由来、桥名及其他,心存疑义。借此机会谈些个人看法,以期引来有识之士共同探讨,廓清“二桥亭”的真义。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相对而言,二桥亭周边的情景并无多大改变。二桥亭位于大光里正对面,今通湖路南段西边,驿里片区。二桥亭呈东西俯卧,横跨在一道不宽的河濠上。河的西岸是一条溜长、南北纵向的仓前街。现今二桥亭檐梁上仍镶着写有“二桥亭”3个字的牌匾,向路人表明这就是“二桥亭”。我认为,“二桥亭”应该是第二座桥之意,非其亭之真名。它的真名是否即仓前桥?值得探讨。
       明王应山撰《闽都记》记载:“仓前桥,近常丰仓,南北二桥,有亭其上。”可以解读为:这里南北各有一桥,计有两座桥,并且靠近常丰仓(古代屯积粮食的仓库)的桥名叫仓前桥。南北两桥之上均覆有亭子。从实地和原地名图的方位看,“二桥亭”与常丰仓同位于仓前街的南段。由此推测,现今所谓的二桥亭之名恐系仓前桥之误。那么《闽都记》所谓北面的桥,是金斗桥吗?若是的话,那么,如今人们口口相传的“二桥亭”会否是北金斗桥和南仓前桥合称之误?为何将“仓前桥”改称作二桥亭?也许是人们生活出行习惯使然,目之所视进入眼帘的依次为金斗桥、仓前桥,故自然而然把仓前桥叫成了“二桥亭”。还有一种可能,是否因王应山“南北二桥”中“二桥”的表述,而让后人产生了歧义?这就难以考证了。总而言之,“二桥亭”之名似与事理相左。常丰仓是个古老的地名,在它承担储备粮草重任之前,那儿是闽五百罗汉寺。这一切虽均早已荡然无存,但时至今日,这里以“仓”字为地名的痕迹仍星星点点,如仓门口、仓角 头、仓前后街等。同时也可证明先有常丰仓,后有仓前桥。

       周亮功先生描述过桥梁,但并非单指“二桥亭”。不久前有人说,清周亮功《闽小记》述:“桥上架屋,翼翼楚楚,无处不堪图画……闽地多雨,欲便于憩足者,两檐下类覆以木板,深辄数尺,俯栏有致,游目无余。”这需要澄清,这段话是周亮功先生在他《闽小记》“桥梁”条目中对整个福建地区廊桥的描写。他在“桥梁”开篇就写道“闽中桥梁,最为巨丽”,接着就是前面那段文字。这里,周亮功显然不是针对“二桥亭”写的。周亮功先生为明末进士,清代在福州为官多年。他对福州乃至全闽的风物、习俗等情况相当熟悉,而且看法也颇有见地,所以他才能写出这么一部有价值的书来。至于周亮功先生知不知道“二桥亭”或论述“二桥亭”的言语,《闽小记》中则不见有所交代。若将周亮功先生的话语强行加以“二桥亭”之上,那么,是否有“溢美”和不够实事求是之嫌?

 

【原创摄影】二桥亭观赏 - 老猫侠 - 老猫侠的博客

 

【原创摄影】二桥亭观赏 - 老猫侠 - 老猫侠的博客

 

【原创摄影】二桥亭观赏 - 老猫侠 - 老猫侠的博客

                                                            二桥亭下面/周边古老的遗迹

 

【原创摄影】二桥亭观赏 - 老猫侠 - 老猫侠的博客

 

【原创摄影】二桥亭观赏 - 老猫侠 - 老猫侠的博客

          二桥亭于2010年7月底开始重新修缮,周边新建了护栏和建筑物,现在面貌焕然一新,失去了古老的韵味。

 

【原创摄影】二桥亭观赏 - 老猫侠 - 老猫侠的博客

 

【原创摄影】二桥亭观赏 - 老猫侠 - 老猫侠的博客

       修复后焕然一新的二桥亭和上世纪80年代拍摄的二桥亭图片对照。在网络中看到这样的记载:建桥第二年,仓前乡间人金旺发先生首建木神龛孙王神位於二桥亭上,供奉齐天大圣,威灵显赫,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乡民敬为地头神(驻镇二桥亭)。后因福州的人造花发源地在此,所以人们又称为花仓前街。

 

【原创摄影】二桥亭观赏 - 老猫侠 - 老猫侠的博客

 
       提起二桥亭,就不能不说曾经的“阿焕鸭面”。网络资料记载,咸丰二年间(1852年),桥畔就开始有了 “寿官元宵”和“阿焕鸭面”。“阿焕鸭面”汤汁醇厚似奶,鸭肉酥烂入口即化,因为该店用的鸭和面都不是从市上买来的,而是自养的鸭,自打的面,因此鸭肉特别肥嫩,清汤面条的味道也与众不同,吃起来非常筋道。老板阿焕还会赠送每位客人一块排骨、一碟鸭肠。花费无多且美味可口,所以每天都是座上客常满。你若想再吃第二碗?改日吧!老板会大声地说:“没有了,每人只卖一碗,谁来都一样。”这可是高明的经营学问,让你第二天还想来吃。每天天不亮,阿焕就起床处理鸭子,每碗的面量按福州话说“吃几大口就没有了”,卖完即打烊,从不多卖。在旧社会不但政府官员常到此品尝,一些驻榕外交官也常屈尊到此光顾小面店。传说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抗战前回闽想吃阿焕鸭面,但随行副官则以主席之尊,不便上小店吃面,请林在南街商务印书馆等候,派人买来品尝。福州解放前夕,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主席朱绍良夫妇,在解放大军压境逃遁前,还要最后吃一次阿焕鸭面。

       从清朝末年到解放初期,阿焕鸭面至少火了半个世纪。后来阿焕的子孙不再制作鸭面,这个老字号也随之消失了。现在,阿焕的后人早就搬离了二桥亭,与当地的老街坊失去了联系,甚至与阿焕鸭面有关的老照片,也没有能够流传下来一张。

 

【原创摄影】二桥亭观赏 - 老猫侠 - 老猫侠的博客

                                              站在通湖路上看乌山,乌山只是一个小山坡。

 

 

 

  评论这张
 
阅读(758)| 评论(34)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