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5日,由铃铛自驾车,在五一广场集合出发,思泉、铃铛和我一起游览福州长乐国保单位九头马古民居、显应宫、圣寿宝塔。参观了九头马以后,我们来到显应宫。
显应宫位于福州长乐漳港街道仙岐村,又称大王宫,始建于宋绍兴八年(1138年),《长乐县志》记载,显应宫曾被列为县内十五都的名胜古迹。当时显应宫俗称大王宫,因偏殿祀有妈祖神像,又称天妃宫。历经宋、元、明三个朝代,香火鼎盛不衰。清光绪年间因巨大自然灾害而湮埋于地下,从此匿迹。资料记载,1992年6月21日,福建日报登载了国务院批准建设长乐国际机场的消息。事隔一日,机场所在地仙岐村的刘氏农民在名为大王庭的地方挖房基时,挖到2尊泥塑神像。上级政府获悉后迅速派人指导现场挖掘,半个月后,许多尊大小不一,栩栩如生的泥塑神像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是福建省迄今为止发掘的数量最多,群体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泥塑神像群。
福州长乐显应宫于1998年被公布为长乐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我们看到的显应宫,是根据古建筑专家规划设计重建的,分地面新宫和地下古宫两个部分。门票25元,是联票,可以观赏地面新宫和地下古宫,70岁以上的凭身份证件免票进入。
地下旧宫是原建筑遗址,按原先的高度、规格进行重修,保护原有的泥塑神像和柱础等建筑构件。为了保护文物,地下古宫不许拍照,所以只有这几张图片。
离开显应宫,铃铛继续开车带我们来到三峰山郑和公园,在周边停车并吃过午饭后,上山观赏被誉为中国名塔之一的圣寿宝塔。圣寿宝塔矗立于三峰山的最高峰兰茗峰,历经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三次地震,仍巍然屹立,代表了福建宋石塔精湛的水平。
观赏了圣寿宝塔,来到与之相邻的郑和史迹陈列馆,由于陈列馆中午关门,下午要两点半才开门,我们只好在外面等候。资料记载,明永乐宣德年间,郑和下西洋驻舟师太平港,屡登览行香,在山上建天妃宫和三清宝殿,修茸圣寿宝塔和塔寺,铸钟,立《天妃灵应之记》碑。
这里的展品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省级保护文物天妃灵应之记碑(即郑和碑)、郑和塑像、郑和钟(复制品)、宝船、航海图等复制品及字画、图片等。1930年在长乐南山出土的《天妃灵应之记》碑,为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前在长乐驻泊期间所立。碑刻全文1177字,历述下西洋目的、意义,前六下西洋经过、成果和第七次下西洋任务,以及在长乐修建寺、宫、殿和刻碑、铸钟的情况,是考证郑和下西洋最权威的史料碑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