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是古代广东通向闽浙的交通要津,潮州八景之一。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的独特风格,是我国古桥的孤例,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撰文指出:广济桥“中有一段,用船只连为浮桥,可以解开,让出航道,成为可分可合的活动桥,是我国桥梁史上的一个特例。”
1988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
广济桥头正对着广济门城楼
潮州有两句流传很广的民谣:“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我们一到潮州,马上就去观赏广济桥。进入桥上参观需要购买50元不菲的门票,另外还有时间限制,一般在上午10点以前浮桥是开启的,要到10点以后才开始连接,所以要上桥游览需等到10点之后。我们没有时间等待,只是在外面周边行走拍摄。
清晨宁静的广济桥,上午10点以前的浮桥还是开启着。
根据资料记载,浮桥启闭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航、排洪。《粤囊》记载:“潮州东门外济川桥……晨夕两开,以通舟棋。”每当韩江发洪水,又可解开浮桥,让汹涌澎湃的洪流倾泻。除此还有着关卡的作用,“郡县以广济桥为盐船所必经,乃始榷取盐税”。上面甚至派人与潮州府共管,方志记载:“清雍正三年(1725年),由盐运同驻潮州与知府分管桥务,东岸属运同掣放引盐,西岸属潮州府稽查关税。”
网络资料记载,1958年当地政府对大桥做了全面修理与加固。原有梭船被撤去,建成双柱式(高椿承台)桥墩二座,架以钢梁,铺设路面,接通东西二桥。原有旧石墩,全部整治后留用,在旧石梁上,加铺钢筋路面,汽车可由桥上通过。1977年又一次进行扩建,原7米的桥面作为行车道,桥两侧各加宽2米作人行道,原“十八梭船廿四楼”的景致彻底消失。2003年至2007年,对广济桥按明代最盛时期的情景进行修复,恢复了“十八梭船”的启闭式浮桥,修复了桥上的12座楼阁和18座亭屋,并加上匾额与对联,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
这些巨大的石条,是原先广济桥真正的古石梁。
广济桥夜景
上面这张来自网络的图片,是迄今为止被发现最早的广济桥图片,拍摄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由英国旅行摄影师约翰·汤姆森拍摄的。图片中的广济桥上盖有房子,这是百年前的广东 “八怪”之一。
评论